一座新區的綠色基底
——未來五年西咸新區綠色發展觀察
冬季取暖用干熱巖清潔供熱技術,供熱水用太陽能,新建建筑全部為綠色建筑……綠色發展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要發展目標,也是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發展坐標。在構建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綠色正融入城市的每一個細節,成為現代田園城市的主色調。
綠色發展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發展目標。作為綠色發展的踐行者,西咸新區從成立之初就提出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的“現代田園城市”并積極探索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方式。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強調綠色、低碳、生態的融合發展,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本土文化和田園特點,從生態角度將西咸新區打造成“西部綠色低碳之邑”。
先行先試
冬季取暖告別霧霾
對于住在灃西新城同德佳苑的近700戶住戶來說,今年這個冬天顯得格外溫暖與特別。作為首批實現干熱巖供暖的小區,同德佳苑的居民們也最早體驗到了新能源供熱所帶來的清潔與便利。“家里特別暖和,室內溫度都在20度以上,沒想到第一年供暖效果就這么好!不過最讓我興奮的是小區使用清潔能源供熱,又暖和又安全環保,仿佛給冬日添了綠意。”家住同德佳苑的小何高興地說。
這是西咸新區首次引進清潔能源供熱技術。干熱巖是一種零排放、低能耗、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與傳統供熱相比,干熱巖供熱的環保價值十分明顯。目前,灃西新城同德佳苑(一期)小區、釣魚臺安置小區和灃西第一學校共12.4萬平方米的建筑正式采用干熱巖技術進行供暖,西咸新區正計劃在全區推廣應用該技術供暖。
11月19日,省長婁勤儉在西咸新區調研時查看了灃西新城干熱巖供熱項目,他表示,干熱巖供熱技術在西咸新區的試點是一次大膽有益的嘗試,是西咸新區創新發展的又一次體現,下一步應在全省更大范圍推廣。
“使用干熱巖供熱是通過鉆機向地下一定深度巖層鉆孔,在鉆孔中安裝一種密閉的金屬換熱器,不用抽取地下熱水,直接從地下2000米處取熱,通過傳導將地下熱能導出,并通過專業設備向地面建筑物供熱,整個供熱過程不會產生廢氣、廢液、廢渣等污染物排放。屬于分布式能源,不需要建設熱源廠和開挖、敷設大量的熱力管網”陜西灃西新城四季春供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浩說。
灃西新城建設環保局局長楊建柱表示:“用干熱巖技術替代燃煤燃氣供熱,實現‘零排放’,幾乎不對環境產生影響,同時發揮出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作用明顯。以同德佳苑20萬平方米建筑為例,采用干熱巖供熱技術,一個采暖季可替代標煤0.32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0.86萬噸、二氧化硫約27.2噸,這對于灃西節能減排、治污減霾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示范項目研究,進一步完善生產技術規程,逐步在灃西新城全面推廣應用。”
細分指標
力促清潔能源落地
一個新區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開發建設,而任何一項建設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果從傳統的經驗來看,這必然是要以犧牲一定的環境與資源為代價的。但在西咸新區,城市發展拒絕高高的煙囪、拒絕灰蒙蒙的天空、拒絕對資源的浪費。
事實上,干熱巖技術的引進只是西咸新區在開發建設中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具體探索之一。西咸新區在開發建設中廣泛使用種類新、利用方式新、使用效率高的清潔能源,走綠色、低碳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低碳生態建設過程中,西咸新區努力實現省級提出的目標并低于指標要求,實現單位GDP碳排放量不高于1.32t/萬元,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和地下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均不低于10%。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咸新區將目標細分為可操作、可衡量的措施。
鼓勵灃西新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15%,秦漢新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12%。
鼓勵工業余熱回收利用用于采暖、空調及生活熱水,采用熱電聯供高效集中供熱能源利用系統。
實現能源梯級化利用,充分利用區域內豐富的太陽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全面執行供熱計量收費,倡導行為節能,降低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我們在規劃區域內的居住建筑,將以太陽能熱水利用為主,十二層以下的居住建筑合理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形式鼓勵采用集中集熱分戶儲熱和供熱。在產業園區則鼓勵采用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多余用電鼓勵并網。”西咸新區管委會相關人員介紹說。
在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西咸新區全面啟動綠色建筑建設。從2015年起西咸新區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執行高星級標準。積極推行各類先進的節能建筑技術,最大限度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
為推動建筑節能,西咸新區將建筑產業化作為新區的重要產業之一。總投資93億元的陜西建工集團建筑產業化總部項目、總投資4億元的陜西西安中天建筑工業產業園落地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正在加快建設,通過標準化的建筑設計以及模數化、工廠化的部品生產,實現建筑構部件的通用化和現場施工的裝配化、機械化,實現建筑行業的節能環保、打造西北地區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
生態立城
引導綠色生活
生態立城,綠色為基。綠色并不意味著高投入,西咸新區以現代田園城市為統一載體,融合城市現代化的服務和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同時實現人口增長和節約用地兩個目標,用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體系搭建引導人們自然進入低碳生活。
2015年1月西咸新區綠色低碳專項規劃出臺,為新區搭建了全面的生態指標體系,并從產業與經濟、土地與空間利用、生態環境、綠色交通、綠色建筑、能源、水資源、固體廢物、信息化、人文等十大方面提出新區建設的目標。
在創造西咸特色、環境優美、生態安全的生態景觀系統的技術上,除了發展綠色建筑、高效清潔能源利用、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促進垃圾資源綜合利用等與生態環境直接相關的領域,西咸新區更是從城市規劃角度,引導人們走入綠色生活。
比如,在城市規劃上,為了實現人口安置、工作、精神需求,使人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西咸新區制定了幼兒園、托兒所服務半徑不大于300米;小學服務半徑不大于500米;中學服務半徑不大于1000米;養老服務設施服務半徑不大于1000米;商業服務設施服務半徑不大于500米的發展目標。
“小尺度的街區設計不僅將構筑起覆蓋新區全域、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的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網絡,而且為以公交為主導的綠色交通出行打下了基礎。”西咸新區相關人員介紹。
盡管這一目標還正在努力實現當中,西咸新區的綠色慢行系統已經成為全國慢行系統示范項目。通過一系列交通優化與規劃,新區后期運行時可以實現80%的綠色出行目標。
未來,西咸新區仍將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用綠色詮釋現代田園城市之美,探索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記者 劉瞾瓊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