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三周年之際,上海海關發布一組最新數據:今年1~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值7546億元,同比增長6.5%,占同期上海市外貿總值的42%;3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值2萬億元,占同期上海市進出口總值的26.9%;3年區內新增海關注冊企業1.4萬家,目前總數達2.4萬家。上海自貿試驗區外貿增長折射出了企業對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和海關制度創新的高度認可。
3年自貿試驗區改革之路上,上海海關推出通關便利、保稅監管、功能拓展等方面共計31項創新制度,其中21項已在全國復制推廣。海關對標研究WTO《貿易便利化協定》的12條40項具體貿易便利化措施,相關措施已全面落地。第三方評估顯示,“先進區、后報關”、“自主報稅、自助通關、自動審放、重點稽核”等多項制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通關效率得到好評。
過卡以“秒”計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7號門的貨運卡口,一輛輛集裝箱運輸車陸續駛入,司機拿出單子掃一下條形碼,“嘀”的一聲,卡口自動抬杠放行。從進入卡口到駛離卡口,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現在平均過卡時間大約45秒,為了控制車速、確保安全,今年特地在這里安裝了減速帶。”值守卡口的海關關員介紹道。
3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首票“先進區、后報關”業務在這里成功試點。3年來,上海海關在自貿試驗區這塊試驗田上探索前行,從最初的“先進區、后報關”到“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集中匯總征稅、“自主報稅、自助通關、自動審放、重點稽核”、企業自律管理……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制度先后落地開花。
制度創新配合智能化卡口改造、信息化系統升級等技術手段,上海海關在上海自貿區打造出一個以貿易便利化為核心的通關監管模式,既能保證貿易的安全化,又能實現物流的高效運轉。隨著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的推進,口岸通關速度越來越快。今年上海口岸進口和出口通關時間分別比上年減少3.68小時和2.17小時。
企業享紅利
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現有海關注冊企業2.4萬家,其中1.4萬家是自貿試驗區成立后新增的,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超過130家。短短3年時間,企業注冊數量大于之前多年積累的數量,市場活力不斷釋放。企業感受度是考量改革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
位于浦東國際機場綜保區的山特維克物流(上海)有限公司把亞太分撥中心業務從新加坡遷到了上海。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山特維克公司從貨物分揀、包裝到交付全球客戶,訂單交貨時間縮短到24小時。
給這家企業帶來積極變化的是海關推出的同一項自貿試驗區改革——貨物狀態分類監管。這項改革的最大突破是把自貿試驗區貨物狀態區分為“口岸貨物、保稅貨物、國內貨物”三類,借助信息化監管手段,讓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內對保稅貨物、國內貨物進行同庫經營運作。通過集約化運作,企業可降低50%左右的物流倉儲成本。
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支持新型業態發展,是上海海關對自貿試驗區進行改革的又一重點。在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里,海關積極探索嘗試,推動形成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生物醫藥研發等優勢產業功能聚集區。
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自2013年底在自貿試驗區啟動試點以來,上海海關緊扣電商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升級跨境電商業務的監管水平。目前,跨境電商海關環節的通關時間已從之前的24小時提速至“秒放”。
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保稅業務的發展步伐穩健有力。今年1~8月,上海關區跨境電商保稅進口近4億元人民幣,其中八成為化妝品護膚品、乳品和尿布等消費品。今年3月份以來,上海關區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值呈逐月攀升態勢,8月份首次突破1億元。
在滿足“快”的需求之后,海關還為企業在“省”字上出招,指導企業用好“服務外包全程保稅監管”制度這項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用制度實現減負增效,降低研發運營成本。目前,已有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美迪西生物公司等19家企業參與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務。今年1~8月,羅氏等8家公司進出口額漲幅達兩位數,美迪西進出口額同比激增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