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馬上這頭伏就要來臨了。說到這三伏天,大家都知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這三伏的定義,相信很多年輕人其實并不清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所以這2019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出伏時間是8月20日,“三伏天”一共有40天。
傳說餃子起源于1800余年前東漢“醫(yī)圣”張仲景為體恤百姓疾苦所研制布施的御寒食療方子——“祛寒嬌耳湯”,也就是羊肉胡椒餡的水餃,來防治“凍耳朵”。
餃子這樣的傳統(tǒng)吃食,熱騰騰的,大家都知道是在過春節(jié)時候要吃的,但頭伏為什么要吃餃子呢?
其實,頭伏吃餃子,熱天吃熱食,在中醫(yī)科學(xué)中是十分有道理的。伏天溫度高、濕氣重,解暑清熱祛濕是保健的重點,在這種天氣下,人一般沒有精神、胃口不佳,所以養(yǎng)氣健脾開胃就顯得尤為重要。
餃子味覺豐富、花樣頗多,“好吃不過餃子”,這種頗受歡迎的傳統(tǒng)食品自古就被認為是開胃的佳品,特別是熱騰騰的一碗餃子,吃下去發(fā)發(fā)汗,還有祛病的作用。餃子皮是白面主食,餃子餡是肉類蔬菜的組合,一碗簡單的餃子,卻完整地構(gòu)成了我們每日所需的膳食金字塔,營養(yǎng)豐富,可以很好地補充伏天消耗的體力、精神。
相比春節(jié)時候一家團聚,常常選用的傳統(tǒng)餃子餡配料,比如豬肉白菜、韭菜豬肉等等,伏天的這頓餃子,可以合乎時令地玩出許多花樣來。很多富有夏天特色的時令菜品,特別是綠葉蔬菜,都是餃子餡的好選擇。比如荷葉、紅薯葉、馬齒莧、穿心蓮、雞毛菜、婆婆丁(蒲公英),這些野菜大家通常就是做涼拌菜或者攤雞蛋,涼拌菜因為其高纖維的口感和特殊的口味,往往不容易被老人和孩子接受,而攤雞蛋又容易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膽固醇,倒不如做成餃子餡。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中一定要清洗干凈,可以用鹽水浸泡,做餡之前先焯水,調(diào)味時候適當加入姜末,可以很好地調(diào)和“野菜”的生澀苦味,改善口味。
健康吃餃子,安然度伏天,這頭伏的餃子,你家準備好了嗎?
(文/付煜 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