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張桂貴馮春昉)日前,“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我國經濟在三重壓力下成績亮眼。2021年,國內國外環境仍面臨復雜變化,須把握好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越是面對挑戰風險,越要深化改革開放,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近照
王一鳴認為,2020年中國歷經了三重壓力,一是疫情的嚴重沖擊;二是全球經濟的深度衰退;三是美國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在這三重壓力之下,中國經濟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全年GDP同比增長2.3%,超出預期。
王一鳴說,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整體好于預期,就業、物價、外貿出口都明顯好于預期。此外,2020年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大臺階,為“十四五”開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對人類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談及2021年面臨的挑戰,王一鳴認為,第一,新冠疫情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增大;第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多國疫情防控隔離措施收緊,產業鏈、供應鏈斷裂風險仍將增加;第三,國內有效需求仍顯不足,最突出的是消費恢復仍然滯后;第四,就業與企業仍面臨較多困難,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疫情沖擊更為嚴重,餐飲、旅游、交通等服務行業仍沒有完全恢復;第五,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仍面臨壓力;第六,發達國家貨幣量化寬松政策還會持續,如果這種資本流入壓力繼續,匯率上升的壓力依然存在,這也會增大我們資產泡沫化的風險。
王一鳴認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復蘇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隨著政策正常化、宏觀政策邊際收緊,風險會加大,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就尤為重要,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這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一鳴指出,從財政政策來看,要提質增效和增強可持續性,同時又要保持適度的支出強度;從貨幣政策來看,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
王一鳴認為,短期內要穩定大宗消費、鼓勵發展新型消費業態、促進新型消費和擴容提質,同時也要控制好居民部門的高杠桿和高房價,避免對消費形成擠出效應。隨著短期刺激政策逐漸退出會帶來后期的補償,因此還需要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以形成有效的內生增長機制。
“要發揮好改革的引領和先導作用,越是面對挑戰風險,越要深化改革開放。”王一鳴表示,要解決宏觀政策、需求供給的問題,還得要靠改革。疫情期間,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并沒有停下腳步,這對改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貢獻會逐步顯現出來。2021年還可以采取一些更積極的措施,來增強市場主體信心,進一步改善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