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復,帶來嚴峻挑戰,也為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經濟提供機遇。智能運營、線上餐飲、數字藏品……這些“非常之舉”,經過特殊時期的非常實踐,逐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新技術助力抗疫復工“跑”出加速度
今年3月,上海為有效防控疫情,嚴格實施“足不出戶”管控措施。如何打通生活物資配送“最后一公里”,備受各界關注。
在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指導下,美團、京東、新石器等公司的無人配送車陸續進入封控區,為居民智能配送網購的外賣、快遞等物資。
“基于5G網絡通訊技術研發的無人配送車安裝有多個攝像頭和感應器,搭配了多種安全保障系統。每個智能配送站配8到20臺無人配送車,可執行周圍3到5公里內的任務。”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張志統告訴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原本還沒得到大規模應用的無人配送業務,因疫情得以加速布局落地。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率先實踐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有利于快速實現復工復產,提高生產效率,迅速恢復產能。
按照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6月初,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明確支持落地一批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技術改造項目,對符合條件的“新智造100”項目和綠色低碳項目給予不超過總投資30%的分檔支持,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項目給予不超過合同額20%的獎勵。
在北京朝陽區的望京留創園內,90%的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是園區科技創新最活躍、最重要的力量。疫情期間,針對企業的紓困需求,園區通過自主研發的數字生態平臺系統,整合分析企業各項信息、數據,深挖企業痛點,建立企業畫像,并推出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專屬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管學院教授郭毅表示,在一系列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韌性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疫情的不確定性,促使國內更多的企業亟待依托數字創新科技,來實現升級轉型。
新業態帶火新型消費市場
餐飲等服務業商戶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創新消費業態,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
加快線上發展,是餐飲等服務業商戶積極自救的有效途徑。
家住上海松江區的李阿姨早已習慣每天給家人做飯,但居家隔離期間購買新鮮食材成了大問題。“我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不少新鮮預制菜,就嘗試買了一些,無需洗切等,就能在短時間內做出一桌好菜。”
記者在京東APP看到,豬肉預制菜、牛羊肉預制菜、禽肉預制菜、海鮮預制菜、素食預制菜……類型多樣,品種豐富。“‘618’期間,全國預制菜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200%,北京地區預制菜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260%。北京今年自暫停堂食以來,我們近300家門店上線預制菜服務,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京東生鮮負責人說。
記者發現,今年3月25日,廣東省還出臺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鼓勵加強聯合研發,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打造產業集群、培育產業人才、強化金融支持等十項舉措。郭毅表示,線上預制菜既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也能為企業降本增效。疫情常態化防控使消費者就餐習慣發生改變,預制菜豐富了消費者的外賣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消費回升。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還有線下門店。今年4-5月期間,北京各區陸續實施了封閉管理,市民進入居家辦公的狀態。“在95%線下門店停業情況下,我們通過云端服務實現了14天會員開卡3090單的可觀業績。”生活家地板智慧零售負責人何澤濤稱。
歐陽日輝認為,過去服務業的發展方式較為傳統,數字化來臨后,互聯網創新和傳統業務的結合,給了服務業營銷方式一個巨大的轉變機遇,加速推進企業轉型、服務創新。
新模式有效激發傳統領域新活力
在杭州市錢塘區幸福南路2號的萬事利絲綢文化創意園區里,一臺臺智能數碼印花機并沒有因為疫情影響停擺,反而正高速運行,生產數字收藏者的訂單產品。
北京市朝陽區張女士在網上預定了新款萬事利藝術絲巾禮盒,她說,“母親節想送媽媽一個禮物,但由于自己的‘健康寶’是黃碼,只能在網上下單。沒想到,這盒創意產品給母親帶來了莫大的驚喜。”
“藏品發售后近3天線上定制銷售量增長了50%。”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中心副總監樓玉峰告訴記者。
歐陽日輝表示,作為科技與文化融通創新的一種新文創現象,數字藏品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煥發了新的活力,擴展了文博和文創市場的新空間。
記者注意到,《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平臺企業推廣包括在線診療在內的數字經濟新模式,拓展“互聯網+”消費場景。
僅以北醫三院為例,患者通過APP可以完成超聲檢查自主預約、智能導醫分診、慢病風險評估、智能癥狀自診、出院帶藥查詢等服務。如果北京疫情防控吃緊,北醫三院將啟動互聯網醫院的“應急保障”服務:在現有“24小時碎片化時間接診”模式基礎上,增加“固定時段快速接診”,周一到周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安排醫生在線快速接診。同時創新藥事服務功能,免費開放藥事咨詢服務,由專業藥師在線解答患者用藥疑問,提供科學的個性化用藥指導。
“疫情封控之下,互聯網醫院成為民眾求醫問藥的重要渠道。”郭毅表示,互聯網醫療憑借突破地域限制、無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等特點,成為解決疫情之下人們看病難、購藥難的關鍵所在。
歐陽日輝坦言,從科技的角度出發,借助數字科技以及智能技術,數字醫療可以使診治方案更加科學和高效。“將5G技術與數字醫療相結合,已經延伸出遠程會診、遠程監護、遠程超聲、遠程手術、遠程示教、智能導診、應急救援、移動醫護、智慧院區管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等模式,將來還會有更多創新的模式。”